2016年2月17日下午15:00-17:00,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编辑刘雪岚莅临88038威尼斯并于南光三319会议室举行文学座谈。88038威尼斯院长张龙海教授主持了本次座谈会,88038威尼斯讲座教授余中先教授与各语系师生一道参加了本次座谈。 本次座谈主要从何为“空间转向”、相关理论或流派、理论应用与范例、荐读书目四个方面展开。刘雪岚老师讲道:“在福柯之前空间被看做是被动的、静态的;之后出现了福柯、列斐伏尔、哈维、卡斯特尔、索亚等“空间转向”学说代表人物。福柯把空间和权力结合讨论,认为监狱、疯人院、军营等空间均为权力意志的提现,权力压迫至上而下。到了二十世纪,深受恩格斯对公共空间解读的影响,列斐伏尔在《空间与政治》一书中对空间进行了重新界定和阐释。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政治性的,既有至上而下的压迫也有至下而上的反抗,并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工业社会的历史批判理论改造成为城市社会的空间批判理论,不再把城市理解为资本集聚与集中化生产的某个地点,而是将其理解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空间化流动与集聚的物化与载体。”刘雪岚老师还分享了其他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如迈克・克朗认为地理景观既是一种文化产物,也是不同时期文化的再生;西蒙・沙玛在《风景与记忆》中认为地理景观对文化想象力的影响,有力说明了人们被自然所塑造的程度不亚于他们塑造自然的程度;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认为城市同语言文字一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征,承担着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的三个基本使命。 余中先教授在座谈中也与师生们分享了他在研究法国文学中得到的启示,他认为法国文学很多都以空间命名,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其实意识生存的地方就是空间,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者思想寄托的地点不一定是真实存在,但它们却形成了想象的空间。法语系翁冰莹老师则提出了空间认识论到空间产生论的研究方向转化,空间可以自己产生形成诸如经济空间、权力空间等等。英语系的周郁蓓教授提出了建筑和文学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连接了语言和世界,而人的行为又需要在空间中才能展开。有了空间,人类的语言和世界才得以形成,因此将空间引入文学研究是很有可行性的。 座谈会期间,各系别教师就“空间转向”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和观点,为听众打开了研究文学的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最后,主持人就刘雪岚老师的来访表示了衷心感谢,座谈会在一片掌声之中落幕。
|